“共赢”思维:打造良好伙伴关系的秘诀
内容摘要:
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优势来自团队协作,即使放大到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也是如此。
2021-02-14 23:10:21
现实中,一个真实的组织架构是这样的。
是不是很精彩。
套用组织行为学的专业术语来说,这里面存在着各种非正式组织。
个体利益+正式/非正式关系的混合,会在组织内部产生很多出乎意料的决策和行为。
举个例子:
话说甲、乙、丙三个枪手为了心仪的公司前台准备决斗。
甲枪法最好,十发八中;乙枪法次之,十发六中;丙枪法最差,十发四中。
问题:如果三人同时开枪,并且每人只发一枪,谁活下来的机会大一些?
一般人认为甲的枪法好,活下来的可能性大一些。
但合乎推理的结论是,枪法最糟糕的丙活下来的几率最大。
我们来分析一下三个枪手的决斗策略。
结果就是,最优秀的枪手甲反而悲剧性地先挂了。
因为,个体在“原始状态”下,总是会选择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策略。
再举个例子:著名的囚徒困境
警方逮捕一个由甲乙二人组成的犯罪团队,但没有足够证据指控他们有罪。
于是警方分开囚禁嫌疑犯,分别和二人见面,并向双方提供以下相同的选择:
若一人认罪并指控对方(背叛对方),而对方保持沉默,此人即时获释,沉默者将判监10年。
若二人都保持沉默(合作),则二人都被判监1年。
若二人互相指控(互相背叛),则二人同样判监5年。
显而易见,对甲乙二人来说,最优解是双方合作,最差解是双方同时背叛。
但从利己角度出发,两人却都会选择——背叛对方。
让我们来拆解一下他们思考路径:
若对方沉默、背叛会让我获释,所以会选择背叛。
若对方背叛指控我,我也要指控对方才能得到较低的刑期,所以也是会选择背叛。
个体在“原始状态”下,又一次,选择了最符合自己利益的策略。
然而,对个人来说的最优解,却是现实中对团队的最差解。
“原始状态”并非贬义词,只是用来代表大多数人在未经特殊训练前的默认思维模式。
这种默认的思维模式就好比是河床,经过长年累月的水流(经历)冲刷已经成型。
想要突然就改变水流的走向,谈何容易!
可是你知道吗?一个真实组织里的大多数人,每天正在用这样的默认思维模式在决策。
比如公司里两个平庸的保守派,联手干掉了那个精英改革派。
再比如项目团队里,工程师追求的是方案的技术含金量,项目经理追求的是按时交付,产品经理追求的是用户体验。
碰巧其中的几个人星座相冲或是有自己的小圈子,最后不是项目延期就是质量堪忧。
缺乏“共赢”思维,就会像上述案例一样导致糟糕的团队绩效,甚至出现“劣币驱逐良币”的状况。
企业最根本的竞争优势来自团队协作,即使放大到整个人类的社会发展也是如此。
道理都懂,作为管理者,却是有苦说不出。
团队会议上道理都讲过了,大咖写的书已经送过了,该做的培训项目也做过了,就是不见效果。
到底该怎么做?
美国心理学家托马斯·哈里斯在他的《我没事,你没事》一书中,根据性格发展的不同,将团队中自然人之间的关系分为四种类型:
(1)我不好,你好;
(2)我不好,你不好;
(3)我好,你不好;
(4)我很好,你也是。
第四种关系,“我好,你就好”,是成熟的成人性格和双赢的思维。
然而,在现实生活中,我们普遍存在的是“赢-输”的思维或“单赢”的思维。
寻求“赢-输”思维的人只考虑自己的利益,只希望赢别人输,并把自己的成功建立在别人的失败上。
然而,双赢和共赢的思维特质才是竞争中的协作,是寻求共同的利益,即“你好,我也好”,这是一种成熟的“双赢人格”。
要养成共赢思维的习惯,需要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努力:
一、利人利己
共赢品格的核心就是利人利己,“你好,我也好”。
首先要真诚正直。人若不能对自己诚实,就无法了解内心真正的需要,也无从得知如何才能利人利己。
其次,要对别人诚实。
对人没有诚信,就谈不上利人。缺乏诚信作为基石,利人利己和共赢就变成了骗人的口号。
二、尊重差异,换位思考
尊重差异,学会换位思考,每个人都不一样,都有各自的工作习惯和生活习惯,应该尊重彼此的差异,相互包容,接受互相的差异,共同进步成长。
其次就是需要互相帮助,人都不是万能的,需要和别人相互协作与配合,互补共赢,所以要做到一种互通有无,共同发展的关系。
三、以团队目标为目的
高效团队的协作中,要尊重每个人的贡献,即使自己的方案没被采纳也不要消极应对,所有人都需要就大方向和行动方式达成一致,由此产生的协同作用,可以让共同思考变得极为强大。
带着开放包容的态度接受别人,积极保持在每个问题上贡献自己的力量,终会有用武之地。
相关阅读推荐